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资讯

推广“峰城经验”,让农民致富增收 创新攻关三次打破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

发布时间:2024-12-06 05:30:23 作者:admin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点位介绍】

  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是西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峰城经验”的发源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主攻旱粮,聚焦玉米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更新换代,经过三代农业科技人员坚持不懈抓创新、全力攻关促高产、熟化技术重转化,3次创造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使种粮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1996年,平均亩产1010.75公斤;2008年,平均亩产1181.6公斤,创造西南山地玉米超高产纪录;2023年,平均亩产1290.8公斤,再次刷新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这样连续的高产纪录,都在同一个地方——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诞生。

  日前,四川玉米高产攻关30年成果推介暨丘陵山区农机现场观摩会在宣汉县召开。连续创造玉米高产纪录的“峰城经验”是什么?在玉米种植超过2000万亩的四川,“峰城经验”如何复制?在这场观摩会上,问号被逐渐拉直。

  “峰城经验”是啥?

  “良早垄密肥防”,多次打破高产纪录

  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是宣汉县发展农业的重要课题。

  上世纪90年代,省农科院玉米栽培专家刘永红第一次来到峰城镇的玉米地。在刘永红看来,当地提升玉米产量水平的需求迫切,以及具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再加上四川以丘陵山区玉米为主,而宣汉是典型种植区,在这里攻关所得的经验将很有推广价值。

  刘永红和省农科院,以及宣汉县当地技术团队,针对玉米生产特点和高产技术瓶颈,引进优良品种,并以增株密植主要技术路径,开展高产攻关。“在试验田里,我们把种植密度从原来的2300株,逐渐提升到4500株、6000株。”刘永红说。

  如何保证种下之后实现整齐生长?经过多次试验,团队得出增温早育、起垄移栽、增密早栽、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栽培技术经验。再配合高产良种,专家们总结出“良、早、垄、密、肥、防”的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技术。

  1996年,峰城镇1.3亩玉米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1010.75公斤。在当时,宣汉全县玉米单产平均水平只有不到240公斤。自此,这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技术被誉为“峰城经验”,口口相传。

  经过一次次技术更新迭代,去年8月,峰城镇龙泉村2.68亩玉米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1290.8公斤,再次刷新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

  如何快速推广?

  农机结合农艺,技术更加轻简高效

  屡次打破玉米高产纪录的“峰城经验”如何推广?

  集中最强的技术力量进行全程指导,如此实现的超高产,显然不具备直接“复制粘贴”推广的可能性。

  在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看来,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丘区玉米,年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玉米产区。而宣汉县不仅是其中的代表种植区,并且由于极易遭受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因此,在这里形成的技术经验,具有高产、抗逆的综合优势,在四川乃至西南丘陵山区玉米种植区的推广意义重大。

  “我们攻关实现的超高产纪录,是要让大家知道,四川玉米具备冲击超高产的潜力。”刘永红说,“峰城经验”要在全省乃至西南丘陵玉米种植区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广大的农技推广人员。

  为此,宣汉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每个村保证至少有一名农技人员驻点指导。同时,通过加大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激励青年返乡创业,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行耕、种、管、收全环节或单环节的托管服务,让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可被快速复制。目前,宣汉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增长到约530公斤。

  为了让“峰城经验”能够更快速推广,今年,刘永红团队转变技术攻关路线,“我们不再追求更高产的试验田产量,而是在前期‘峰城经验’的基础上,试验全程机械化种植,集成一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让大户更有引进这套技术的积极性。”

  今年,在农机和农艺结合的技术路线下,刘永红团队有望将在宣汉县实现百亩玉米亩产900公斤以上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4/9/10/89317ec5938849d990e0595459845ba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