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建设

小小一角邵伯菱 唱响村民“致富歌”

发布时间:2024-01-06 15:41:25 作者:admin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中秋临近,城区大街小巷里又传来熟悉的“邵伯老菱”的叫卖声。邵伯菱作为运河三宝之一,是江都区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邵伯镇将在农民丰收节期间,举办第三届采菱节,邀请八方宾朋共尝邵伯菱。

  “你看,邵伯菱绿中带白,四个角向里弯,像水饺。生吃又脆又甜,熟吃又粉又糯。”在邵伯镇艾菱村排涝河里,70多岁的杜九香奶奶正坐在大圆桶里,捧着手中刚采摘的菱角。长长的河面上,铺满碧莹莹的菱盘。杜奶奶轻轻用手划水,拎起菱盘,翻看、摘菱,娴熟利落,不一会儿,圆桶里的菱角堆成堆。杜奶奶说,村里有专业的采菱人,采一斤菱一块两毛钱工钱,她一天不急不忙能采七八十斤。

  艾菱村党支部书记吴国柱一脸自豪,“邵伯菱就是从艾菱村开始种的,以前只要有水面的地方,就会‘下’点菱。”去年,艾菱村创建省特色田园乡村,村里打造菱产业,做出“一村一品”特色。目前,全村种菱500多亩,每亩收益三四千元。“今年夏天下的几场大暴雨,影响菱正常生长,所以邵伯菱上市迟了十来天,现在卖五六块钱一斤,估计到中秋节还要有个小涨。”

  邵伯镇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星介绍,邵伯湖一带水质洁净、深浅适中,水底泥土松软肥沃,特别适合种菱。邵伯菱品种叫“羊角青”,种植历史悠久,与太湖红菱、嘉兴风菱、里下河饭菱并列为江淮地区四大名菱,与宝应莲藕、高邮双黄蛋并称为运河三宝。“今年邵伯镇20个村,80%种菱,种植面积3000多亩,产量200多万斤。”

  去年,邵伯镇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邵伯菱种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让邵伯菱吃出乡愁的味道,区、镇共同组织起草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邵伯菱生产技术规程》,先后注册“斗野亭”“铁牛”“邵伯湖”“艾菱湖”等商标,享誉大江南北的邵伯菱也走进了央视十套《味道》。如今,小小一角邵伯菱,已然成为邵伯镇的一张美食名片。

  “提纯复壮品种、稳定种植面积、做大产业化开发,这是邵伯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王星说,他们将充分利用运河风情小镇的“朋友圈”,种好邵伯菱,讲好邵伯菱故事,让采菱歌成为一曲动人的“致富歌”。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3/9/21/art_12435_110218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