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新重庆新农村|丰都乡村旅游带活穷山沟 文化添彩描绘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02-07 18:35:39 作者:admin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鲜花覆盖、环境优美的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飞驰的动车见证着时代变迁。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河岸两旁,绿树环绕,沉寂的山坡隧道两端,疾驰的高铁穿山而过,动静和谐。远远望去,一栋栋富有古风气息的民宿和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古朴自然、错落有致。这里,就是丰都三建乡绿春坝村保家楼古村落。

  春节刚过,记者慕名走进保家楼古村落,见证昔日穷山沟的美丽蝶变。

  乡村蝶变 穷山沟成最美村落

  记者走进村里,见青砖黛瓦、白墙红花、拱桥流水、青山环绕。真不敢相信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极其落后的穷山沟。

  三建乡一度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绿春坝地处龙河峡谷“三山夹两河”之间,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其中绿春坝的保家楼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几近撂荒,房屋闲置,且破旧不堪,属于典型“贫困中的贫困”。

  从2018年开始,三建乡开始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方式,以“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盘活1.2万亩闲置土地、林地等资源,大力发展雷竹笋、脆李、柠檬、冷水鱼等特色生态产业。

  同时,村里瞄准当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决定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房子虽然破旧,但大多历史久远,且建筑结构独特,加上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三建乡党委宣传委员陶小龙谈到数年前的规划时眼里放光。

  陶小龙说,村里利用“一事一议”政策争取资金,建设竹笋广场、整治村居环境,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营企业投入近2000万元帮助修缮老旧民房,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古风文化,修建亭台楼阁、池馆水榭、花坛盆景、藤萝翠竹,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到2020年底,绿春坝村已建成花卉苗木基地500余亩,建成民宿和星级农家乐20多家,有效带动当地100余村民就近就业。一个颇具独特魅力的乡村自然景区初具规模,前来休闲旅游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年绿春坝村成功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最美十大乡村”。

  村民“回心” 齐力打造金山银山

  “谢二妹农家乐”的老板谢华玲告诉记者,以前,她家是绿春坝村一组的贫困户,2018年三建乡开始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发展乡村旅游后,她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经过三年多的经营,如今已是小有名气。

  “10年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有劳动力的大多出去打工,我和丈夫也在杭州那边做零工,可真正挣回来的钱不多。”

  谈到以前的经历,谢华玲直摇头。直到三年前绿春坝村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发展后,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夫妻俩把自家房前屋后重新进行了修整,还搭建起40多平方米的小阁楼,利用当地土特产品,开办起了“谢二妹农家乐”。

  今年春节,村里的乡村旅游明显好转,每天游人如织,这让谢华玲对农家乐发展信心倍增。“我准备把院坝和房间进一步提档升级,让来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宾至如归。”谢华玲说。

  保家楼的乡村旅游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正纷纷选择回来加入到开办农家乐的队伍中。

  文旅结合 乡村旅游生机勃勃

  穿过几棵黄葛树包围的石板路,记者在一家叫“花涧·里”的生态民宿停留下来。这里从民宿设计到花卉修枝造型、物件摆设都格外别致,处处体现着一种精致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氛围。

  彭红娟便是这家民宿的经营主。2019年,当绿春坝村刚刚启动新村建设,长期在外地经营民宿的彭红娟便和丈夫一道来到这里考察选址时就一见倾心。彭红娟和丈夫租下了当地农户一栋2层楼、5间屋子的老民房,着手打造特色民宿。

  2020年五一假期,升级改造后的保家楼古村落正式对外开放,彭红娟的民宿一期项目也开始正式营业,当月营业额便达到10多万元。初尝甜头的彭红娟又租下了沿河边的21间农房来拓宽民宿的服务范围,提升民宿的旅居体验。

  在彭红娟看来,乡村民宿就是一件艺术品,寄托着民宿经营者的价值观和文化修养,因此每一处细节都不能忽视。从布置屋里的摆件、修建庭院里的绿植,到为客人准备的每一道菜品,彭红娟都把本土文化和自己的创新相结合,并极力营造归属感的亲切氛围。

  整体推进 乡村旅游未来可期

  丰都县文旅委旅游宣传营销中心主任冉泽炳告诉记者,绿春坝村保家楼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其中彭红娟经营的以打造民俗文化、农事文化,甚至书香文化、休闲文化等为主题的民宿产业模式开启了一个成功模式,值得多点推广。

  同时,丰都县也将以保家楼创建国家3A景区为引领,在全县精心布局、打造三条乡村旅游线路。一是沿长江的乡村文化观光旅游,二是沿龙河的乡村运动休闲游,三是高山户外徒步游。

  目前,县文旅委正在加紧调研,进一步助力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升级发展,比如在完善三条乡村旅游线路设施建设基础上,集中发展多点特色文化乡村游,修建一些赏花、采摘、民宿、农事体验等旅游点,打造若干有文化符号的主题村、美食村。

  未来,丰都县将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玩雪”主题,积极培育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旅节会,力争全年乡村旅游不冷场、无淡季。重庆晨报记者 罗伟 摄影报道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2/t20230206_115702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