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时评

永州市| 祁阳:聚力全域推进 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1-03-10 22:07:35 作者:admin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风吹茶树万象新,展现乡村新画卷。日前,笔者走进祁阳县乡村振兴“1+20”示范区,宽敞的柏油路两旁绿树成荫,主题小游园中村民欢声笑语,新建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宏美壮观,节点景观乡村游客络绎不绝,这是该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20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称号。

  近年来,祁阳县县委、县政府坚持高端谋划、高频调度、高位推进;推行“县统筹、镇负责、村为主”的机制。出台了祁阳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实施方案、奖补方案、创建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建设步骤、方向、路径,做到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探索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祁阳路径”。

  聚力全域推进,抓整治、促融合。以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为抓手,聚焦聚力农村改厕、村庄清洁、“空心房”整治等十项全面行动,以及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十项试点示范。累计拆除农村危房空心房730万平方米,改水9.8万户,建成农户卫生厕所17.58万户,清运积存垃圾20多万吨,安装路灯52450盏。建设小游园210个,乡村营造林26.2万亩,集中建房点25个,建制镇风貌改造4个;率先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大村甸水厂建成投用,从根本上解决北五镇近29万人安全饮水难题;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70%以上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海螺水泥窑协同生产线处理。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县域特色小镇、村民集中建房等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了龙溪村、三家村、板桥村等一批样板村,全面提升美丽乡村“颜值”和“内涵”,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富联村蒋满华指着“千年古樟”小游园感慨说:“原来这里一排排旱厕按照新国标改厕要求全部移到室内,拆除旱厕和危房,通过政府奖补、村民自筹建起了古樟小游园,既保护了千年古樟树,又美化院落环境,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很多,真是家园变公园,今年在外回来过年很多人都说:变化太大太好”。

  突出示范引领,抓典型、树标杆。按照建设“大产区、大园区、大景区”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1+20”示范区建设。强化园区强基、产业强链、服务强企,依托广垦、唐家山、湘粮等企业重点发展油茶、优质稻等优势主导产业,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个,流转土地2.5万亩、总投资8.7亿元;着力打造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建设园区内环线生态廊道22公里、渠带路9.5公里和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绿化攻坚、节点景观建设和“美丽院落”创建,以及唐家山油茶主题文化公园3A级景区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景观与节点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祁阳农业农村局长詹国平说:“县委、县政府准备通过三年的建设,要将20个示范村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

  强化保障措施,抓要素、保投入。着力解决好“人、地、钱”要素保障。创新投入机制。按照“财政引导奖补、项目整合倾斜、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群众自筹、发动乡贤捐资”的原则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县直部门积极对接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和金融债券资金,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推进人才振兴。积极实施农村归雁计划,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经济能人等下乡返乡创业,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虚化问题。保障产业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和拆危腾出公共用地等措施;切实保障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房等补短板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乡村振兴办副主任许松柏说: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发挥乡贤能人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区乡贤能人主动捐资2600余万元、群众义务投工投劳5233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103/t20210310_14783538.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