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聚焦“三变”改革 开辟朝阳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1-03-10 20:26:37 作者:admin 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朝阳市水泉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率先启动农村“三变”改革,有效地推进“三农”领域快速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加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一、“三变”盘活了集体荒废的资源
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几年来,水泉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三变”作为破解“三农”发展瓶颈的总开关,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农旅融合、集约经营、利益共享”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变”改革的第一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而清产核资是推进“资源变资产”的前提,只有对资产存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017年,水泉村围绕开展土地确权及清产核资,对承包到期的荒山、承包地、废弃大棚等资产进行了全面回收置换,并登记造册。通过前期市场考察调研,结合“美丽示范村”建设,在充分考虑该村交通便利、土地廉价、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等优势的基础上,以村集体土地、大棚等资源入股,流转周边农户土地160亩,成立了润泽土地股份合作社,打造润泽花海旅游度假区,形成了以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基地和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润泽花海景区现在占地600亩,润泽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成为该村集体资产的承载平台,也是该村“三变”改革的重要载体。润泽花海景区,近三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8万元,农民分红30多万元,带动全村251户914人增收。
其它各村结合实际,依托专业合作社,利用本村现有优势资源、薄弱资源(如荒地、坡地、旧厂房等),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农肥加工业、旅游业,并努力实现各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南亮子村依托大凌河水源优势和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文化优势,打造“依湾农家”生态旅游项目,日可接待游客3000人,该项目2019年3月份开工建设,今年7月1日试营业,预计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二道门村祥和农业产业园,建高标准冷棚70栋,发展蔬菜采摘和蔬菜制种,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老杖子村志远冷棚葡萄基地、果树育苗基地和润泽桃园,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马营子村建设冷棚产业园1处,年可增收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后城子村建设养殖牛场1处,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塔贝营子村发展合资合作项目和引进“飞地经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产业项目,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三变”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观念
“三变”改革的第二变就是“资金变股金”。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转变。水泉镇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来自各方面的资金,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几年来,按照“村有经济积累,户有增收产业”的要求,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公司、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村股份经济联合社,采取闲散资金入股、财政资金入股、扶贫互助资金入股、产业资金入股、农机服务入股、专业技术入股、个人劳务入股等多种方式,整合各类资金1150万元,鼓励各村依托地域和水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新格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设施农业、林果业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增加收入。2018年各村累计实现经营收入56万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99万元,2020年实现收入176万元。
三、“三变”开辟了农村振兴新局面
“三变”改革的第三变就是“农民变股东”。这也是“三变”改革的落脚点,其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水泉镇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向农户流转土地,作为润泽花海景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流转的土地量化为每亩800元的股金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分红。同时,合作社雇用普通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里的劳动力)来景区务工,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全镇各村领办的合作社或景区最多安置劳动就业800余人,其中贫困户300余人,女工每天70元,男工每天100元,常年务工者年可增收2余万元,季节性雇工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另外合作社吸纳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每年按比例享受分红。其他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社入股和务工雇工等形式,既获得租金、又挣得薪金、还可以分得股金,使农民成为合作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让农民群众“富”起来。
穷则思变,变则通。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在水泉全镇产生了多重效应,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一是“三变”改革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助力器”。农民加入股份合作组织,获得了资产性收入,分享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红利。2019年水泉村农民股东年人均分红160元,二次分红年人均40元,带动务工年增收万元以上。二是“三变”改革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铺路石”。2018年水泉镇启动“三变”改革,鼓励各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资源资产变成经营性资产,带动劳动就业,多渠道增收贫困户收入,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到2020年底,各村都有主导产业,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收到达到100万元以上1个,50万元3个,20万元2个,10万元以上1个。三是“三变”改革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通过“三变”改革,摆脱了村党支部无钱办事、威信较低、服务能力弱的被动局面,提高了村“两委”的统筹服务能力,在群众中树起了威信,同时提升了村干部服务“三农”工作本领,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党的领导与各种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snyxxlb/202103/t20210310_409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