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资讯

[朝阳]抓产改稳中求进 促发展步步为营

发布时间:2021-03-10 20:20:14 作者:admin   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朝阳市南亮子村位于水泉镇南部,距离镇政府7.5公里,全村共有9个小组,373户,1475口人,其中党员49名。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上级产权制度改革文件精神,扎扎实实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利用集体耕地、四荒、果园、水面等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资源,整合政府帮扶资金,社会闲散资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绿色能源等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南亮子村认真清查核实资源、资产和资金,以及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等。经确认,全村总资产229万元、负债63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66万元。全村所辖总面积18202亩,其中:农用地17781亩,建设用地421亩。农用地包括:耕地5051亩、林地8352亩、草地3805亩、水地415亩、其他150亩。 

    二、明晰产权、确认成员。通过对村集体资源、资产权属清查,将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村级和组级,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并登记造册。全村18202亩土地资源,其中:村级所有12503亩,占全村级土地资源总数68%,组级所有:5699亩,占全村级土地资源总数32%。在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的同时,依照县、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指导意见,通过成员民主决策确认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村对9个组的373户农户进行认真核对登记,经三榜公示并由农户确认签字,最后认定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1475名。 

    三、资产量化,股权设置。为了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村集体将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村组成员人头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股权按份额固化到户,量化到人,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而且流转只能在本村成员之间进行。全村按成员人口设置总份额1475份,共量化资源性资产933万元,每名成员量化0.63万元。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成立了南亮子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完善了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集体资产登记、股权登记、保管、使用、处置、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制度,以及成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等,有力保障了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良性运行和功能发挥。 

    五、发展产业、共建共赢。村积极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股份经济联合社盘活未承包耕地面积350亩,林地面积400亩,果园350亩,水域面积1500余亩,环山景观大道3公里,休闲广场8000平方米等集体资源,整合各类资金93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33万元,社会融资200万元),采取“党支部+经济组织+贫困户”的运行模式,进行多种形式股份合作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一)土地入股,农民变股民。村党支部领办喀左县盈收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147农户入股土地360亩,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整体参股依湾农家景区,栽植苹果、桃、李子、梨等各种果树2万株,林间套种油葵、有机杂粮等作物,河边栽植荷花、千屈菜等景观植物,增加了农户和集体收入。 

    (二)资金、资源入股,发展旅游。整合壮大集体经济、扶贫及美丽乡村等各类资金,吸纳农户闲置宅基地农房入股,依托10万年前鸽子洞古人类遗址和“凌河第一湾”旅游资源,在香磨屯栽植果树、花卉,建设农家乐和休闲广场等,打造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依湾农家”3A级休闲度假区,村集体经济可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贫困户年分红 400元。 

    (三)建设酿坊,租赁增收。村利用自有资金建设小型酿酒作坊,整体对外招标出租,每年收租金6万元,一半用于贫困户分红,其余增加村集体收入。贫困户酒坊打工月增加收入1800元。酒坊对农户种酒高粱保价回收,酒糟用于养殖,形成了“酒高粱—酿酒—养殖”产业链条。 

    (四)依托企业,创收扶贫。通过县里实施的“百企联百村”活动,由帮扶单位——朝阳荣富陶瓷有限公司给村合作社提供100只扶贫羊进行代养,所有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每人至少增收100元。 

    (五)光伏发电,资源变资产。充分发挥区位、光照、气候等资源优势,提供建设占地3.5亩,投资130万元,入股乡镇光伏发电企业,规模3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产值达20万元。 

    (六)壮大集体,农民增收。到2020年末,村集体-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可实现经济效益310万元,实现纯收入51万多元,按照2:4:4的分布方案,联合社提取公积金10万元,村提取管理费用20万元,村民股东按股分红21万元。另外:142户,365人贫困人口,年增加人均纯收入1600元以上。常年务工农民49人,务工收入增加42万元。 

    六、稳步创新、再接再厉。下一步,南亮子村决定一是继续发展各类产业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给集体经济的“水缸”注满水,给农民股东的“腰包”添满钱;二是利用现有项目向外延伸,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三是紧跟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步伐,打造环境治理型、资源节约型的美丽乡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发展文旅项目,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精神文明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snyxxlb/202103/t20210310_4097613.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