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内参

省中药材产业体系专家参加茯苓新菌株现场测产和鉴定会

发布时间:2021-11-18 14:13:32 作者:admin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承担的茯苓新菌株“WZ—1号”相关课题现场测产和鉴定会在英山和罗田召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董彩虹研究员、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彭传华、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廖朝林研究员、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推广首席鲍江峰研究员、研发首席刘大会教授、大别山区试验站站长王明辉和罗田县示范基地负责人倪晓彬等参加会议,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线上参加鉴定。

  

  

  茯苓是传统道地中药材,被誉为“八珍”之一,使用茯苓的中成药达200多种,且是药食同源产品,在药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茯苓目前面临的菌种退化、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项目团队经过多年来对茯苓菌种培育、优化、筛选,选育出新一代“WZ—1号”茯苓菌株,在英山县石头咀镇和罗田县九资河镇开展了生产试验。通过在茯苓新菌株“WZ—1号”试验基地的现场测产和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新菌株“WZ—1号”上料快、结率早、结苓率高、生长强势,平均转化率优于目前栽培菌株。专家组建议,区域试验要适当扩大试验点,充分考虑新菌株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抗病性,结合茯苓品质开展综合性评价,茯苓生产应积极发展代料技术,降低茯苓生产对马尾松等松木的需求。

  

  

  英山和罗田位于大别山区,群山起伏,松林似海,自然条件优越,是茯苓道地产区,英山县于宋末种植茯苓,罗田县于元明时期开始种植茯苓。“一方水土好,茯苓济世人”,英山和罗田产出的茯苓以个大、实坚皮薄、肉质丰厚、颜色白皙、药用性能好著称于世,九资河茯苓和英山茯苓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茯苓是湖北省“一县一品”道地药材优势品种之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ywdt/sgcbgs/202111/t20211117_38679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