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安徽7月22日起实行公筷公勺服务规范

发布时间:2020-07-06 14:36:32 作者:佚名   来源:

  公筷公勺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出现的一种文明习惯,此项文明习惯的出现,有利于防止疫病传播。有利于杜绝唾液、飞沫在餐桌上传播,防止“病从口入”,有效阻隔疾病口口传染,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治、有效防控;有利于弘扬科学健康生活理念。有利于弘扬了绿色健康节俭的生活理念,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有利于提升餐饮服务水平。为了更好的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文明用餐习惯,安徽省文明办、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的“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等102项地方标准向社会发布,并将于7月22日实行。

  《安徽省地方标准公筷公勺服务规范》首次明确公筷公勺的定义,即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桌用餐时,在同一器皿内取食菜品(冷菜、热菜、汤羹)、点心、主食、水果等,不与口接触的公用的筷子、勺子等用餐工具。公筷颜色应与自用筷有明显区别,易于辨别,颜色宜为白色、类白色或不锈钢色。公筷长度应比自用筷长3厘米至5厘米,筷头略尖细。公勺宜带有可防止滑落至汤盆中的挂钩,长度应不小于20厘米,勺头长度不小于7厘米,勺面宽度不小于4.5厘米。公筷公勺宜在显著位置印烫明显的“公筷”“公勺”“公用”等字样。

  《规范》规定,服务人员应在就餐前根据菜品数量备足公筷公勺。服务人员应在上菜的同时,根据菜品品类正确摆放公筷公勺,并告知公筷公勺使用方法。就餐人员如提出分餐要求,服务人员应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如遇就餐人员用错公筷公勺或放错位置造成污染,服务人员应立即更换。如遇同类菜肴需合盘或换盘时,服务人员应使用公筷公勺。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服务人员应使用公筷公勺。撤盘时先撤公筷公勺,后撤菜盘。服务过程中,应及时提醒公筷公勺不应接触自用餐具、不将菜品返回餐盘、避免汤汁溢出、不宜将公筷公勺插入菜、饭中。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时评网 zz-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2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